content

巧用木屑竹頭 陶淵明曾祖的傳奇故事(圖)

 2019-08-17 02: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陶侃崇儉、廉潔,品行高尚,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陶侃崇儉、廉潔,品行高尚,最終成為一代名將。(網絡圖片)

陶侃,字士行(一作士衡),江州鄱陽郡梟陽縣(今江西省都昌縣)人,晉朝名將,東晉著名田園詩人、文學家陶淵明曾祖。

陶侃少時父喪家貧,全靠母親湛氏紡織為生。他後來官至太尉,掌握重兵,都督八州軍事並任荊江兩州刺史。治下荊州太平安定,路不拾遺,深受人民愛戴。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

陶侃個性樸實簡約,愛物惜物,不浪費物質,不輕易丟棄東西,還變廢為寳。據《晉書陶侃傳》記述:有一天,陶侃微服出巡,見一人手持一把沒有成熟的稻穗,便問他為何如此,路人回答:「路過稻田,覺得無聊,就順手折下稻穗把玩。」陶侃怒斥:「你不知種田的辛苦,竟敢隨意破壞別人的莊稼!」於是將此人抓過來施以鞭刑。從此,百姓勤於耕作,家家戶戶豐衣足食。

《世說新語政事第三》就記載了陶侃將廢棄的木屑和竹頭收藏起來,變廢為寳的故事:陶侃的個性節儉又嚴格,辦事勤勉。他擔任荊州刺史時,命令監造船隻的官員將鋸木屑全部收集起來,不限多少,大家都不理解這樣做的用意。

後來正月初一朝廷君臣聚會時,正好遇到積雪初融,廳堂前台階上的雪融化後,地上仍然潮濕。陶侃於是命人全部用鋸木屑鋪上,一點都不妨礙走路。

官府用毛竹時,陶侃總是叫人把毛竹頭收集起來,堆積如山。後來宣武侯桓溫討伐蜀國需要造船,陶侃就將這些竹頭做成造船需要的竹釘。這就是成語「竹頭木屑」的典故,比喻細微而有用的事物。

明代《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意即一碗粥飯,當想來之不易;半根絲線,常記織得艱難。提醒人們衣食來自不易,注意節約,愛惜物品。

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有名的良母,與孟母、歐母、岳母被尊稱為「四大賢母」。陶侃崇儉、廉潔的品行離不開母親的教導。

《晉書列女傳》記載:陶侃年輕時當過潯陽縣衙小吏,曾掌管魚市交易。有一次他派人送給母親一條醃魚。湛氏退還醃魚,並且寫了封信責備陶侃說:「你身為官吏,假公濟私把魚拿來送給我,非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更增加我的困擾。」

以孝聞名,被舉為孝廉的范逵曾感嘆的說:「非此母不生此子!」陶侃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