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實業家」張謇。(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張謇(jiǎn,ㄐㄧㄢˇ,1853∼1926年),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常熟人。他是清末狀元,主張「實業救國」,一生創辦了20多個企業、370多所學校,也被稱為「狀元實業家」。
清流賞識 高中狀元
1856年(咸豐六年),張謇4歲時,父開始教識《千字文》。張謇16歲中秀才,之後在5次鄉試中都未得中。
1876年(光緒二年),張謇應淮軍「慶字營」統領吳長慶邀請,前往浦口入其慶軍幕任文書,後隨慶軍移駐登州黃縣。
1882年(光緒八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日本乘機派遣軍艦進抵仁川,吳長慶奉命督師平定叛亂,以阻止日本勢力擴張。張謇隨慶軍從海上奔赴漢城,為吳長慶起草《條陳朝鮮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政論文章,主張強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領潘祖蔭、翁同龢等的賞識。
1884年(光緒十年)張謇隨吳長慶奉調回國,不久吳長慶病故,張謇旋即離開慶軍回鄉讀書。1885年,張謇終於在鄉試中考中了第二名舉人。
1887年(光緒十三年)張謇隨孫雲錦赴開封府任,協助治河救災,並擬訂《疏塞大綱》。之後,又應聘主持贛榆選青書院、崇明瀛州書院、江寧文正書院、安慶經古書院等。
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特設了恩科會試。張謇進京應試,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4月殿試時,翁同龢的提攜之心已經迫不及待,幾次誤把他人卷子認作張謇而取中會元。他命收卷官坐著等張謇交卷,然後直接送到自己手裡,評閱之後,便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並向光緒帝介紹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於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終於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授以六品的翰林院修撰官職。
狀元賣字 實業救國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初,署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奏派張謇舉辦通海團練,以防禦日本海軍隨時可能對長江下游的侵犯,由於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落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通海團練半途而廢。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初,張之洞奏派張謇、陸潤庠、丁立瀛分別在通州、蘇州、鎮江設立商務局,張謇與陸潤庠分別在南通和蘇州創辦了大生紗廠與蘇綸紗廠。
張謇在創辦大生紗廠時,取《周易・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把廠命名為「大生」,既示其實業報國之心,又懷儒商誠信之本,更有長久發展之宏圖大志。
大生紗廠取《周易・繫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網絡圖片)
大生紗廠最初確定是商辦,張謇試圖通過官招商辦、官商合辦來集股籌款,但籌集資金十分有限。張謇在籌資過程中四處碰壁,甚至沒有旅費回通州,只得在馬路賣字三天,賺取旅費。
大生紗廠 迎來光明
幾經周折,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大生紗廠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閘陶朱壩動工。這一年,也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那年,張謇的恩師翁同龢被慈禧罷官,「開缺回籍」。張謇聞訊作《奉送松禪老人歸虞山》詩贈翁同龢,並前往火車站泣淚送別。之後,張謇也藉故請假南歸,繼續走他的「實業救國」之路。
在大生紗廠的經營前途明朗後,集資招股漸漸容易起來。1901年張謇再招20萬兩新股。1904年,張謇決定擴張,籌建大生分廠。和大生一廠籌備時的艱難相比,大生二廠從籌備到開工僅歷時29個月,很輕鬆地就收足了80萬兩股本,張謇的社會威望也與日俱增。
1913年以後,大生一廠、二廠連年盈利,僅1919年兩廠盈利就高達380多萬兩。從1914年到1921年,大生兩個廠的利潤有1000多萬兩。1920年、1921年,上海報紙每天刊登大生的股票行情,因為這是當時市場上最熱門的股票之一。
濟世情懷 教育救國
在實業救國的同時,張謇亦力倡教育救國,他一生創辦了370多所學校。他個人在1900年至1925年所得之全部薪俸,悉數用於教育、慈善和其他公益事業上。到他去世前,僅大生一廠為公益等事業的墊款就達70多萬兩。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張謇與馬相伯創辦了復旦公學,這是復旦大學的前身。同年,張謇在通州建立了國內第一所民辦博物館——南通博物苑。
1907年,張謇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範學校,1912年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河海大學前身),並陸續興辦了一批小學和中學。
1909年,張謇創辦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因地處吳淞,稱為「吳淞商船專科學校」。中共建政後,學校改組為上海航務學院。1953年,上海航務學院、東北航海學院、福建航海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大連海運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大連海事大學。
1912年,張謇創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是上海海洋大學的前身。
1917年,在張謇的支持下,同濟醫工學堂(同濟大學的前身)在吳淞復校。
1921年,上海商科大學在上海成立。上海商科大學前身是南京師範高等學校,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擴展為國立東南大學。
此外,張謇還創辦了中國近代的第一所師範學校——南通師範學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一部分系科遷入揚州成立揚州師範學院);中國第一家氣象臺——軍山氣象臺;中國第一所特殊教育學校——聾啞學校(現為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順應共和 人生謝幕
在辛亥革命之前,張謇一直是帝黨成員,主張君主立憲。但是辛亥革命之後,他開始順應共和,剪掉辮子,日記換成公元紀年,並且受孫中山先生的邀請擔任實業總長。
但張謇並不完全接受革命,只是希望以和平方式盡早結束動盪,維護市場穩定。他當時的政治選擇是:第一,和孫中山見面,應孫中山之邀擔任民國內閣實業總長;第二,選擇支持擁有軍權的實力派人物袁世凱,《清帝遜位詔書》就是張謇草擬的。
1913年袁世凱成為正式總統,任命張謇為農商總長。但後來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張謇勸阻袁世凱未果,後來憤然辭職。
1926年8月24日,張謇病逝,出殯之日,南通萬人空巷,近乎全城民眾都來為他送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