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喜悅」,易轉為焦慮憂鬱。(圖片來源:Adobestock)
節慶日的到來,逼自己只能感受到「喜悅」的壓力,很容易會轉化為焦慮或憂鬱……
假如你和大多數人一樣的話,那麼在假期的季節接近時,應該會覺得有點痛苦、害怕或不知所措。忙著消費、一定要喜氣洋洋的壓力,以及期盼過著諾曼.洛克威爾的插畫裡,那種完美家庭的幸福情景;這些就足以讓任何人都烏雲罩頂。
此外,再加上身為容易轉而焦慮或憂鬱的高敏感人格,內心崩潰和對外爆發的食譜,就擺在預備慶祝過節的餐桌上,和火雞佐蔓越梅醬放在一起。
假期本身就是失望和痛苦的開端。無論何時,只要我們期待某種感覺(幸福、與他人連結、快樂),內在的其他情緒就會吵鬧地吸引注意,直到我們以某種形式崩潰為止。我們面對期望時畏畏縮縮,而冀望只感受得到喜悅這件事本身,用一個詞來總結,就是荒謬。
為什麼我們只為了日曆上的某一天,就在自己身上加諸這麼多壓力,逼自己只能有一種感覺?只因為感恩節、聖誕節或光明節的到來,我們就把自己當成機器人對待,以為能夠開啟或關閉某些感受。接著,因為我們並沒有帶著覺知去敬重節慶和轉化的固有痛苦,它就悄悄從後門溜進心靈;然後我們才發現自己在找摯友的麻煩,不然就是直接崩潰,轉變為焦慮或憂鬱。
每一個人都以某種形式背負著痛苦或心碎。在節慶時節,緩緩浮上表面的就是潛藏的痛苦。有些人因離婚破壞了完美家庭而難受,讓自己與孩子們承受節慶前的壓力、寂寞和不知所措。而有些人,則是他們父母離異的痛苦,讓現在已經成人的孩子在試著應對重組家庭的壓力時,覺得孤立、有距離感。有些人為最近分手而心碎;更有些人的痛苦,是完全沒有家人、沒有另一半的悲傷,根本不知道要和誰一起慶祝。
我還能繼續寫下去,但重點是,沒有人過著好萊塢電影《岳父大人》(Father of the Bride)的那種夢幻生活,裡面的痛苦都已經被剪片,展現出來的只有完美的房子、完美的家庭和完美的生活。這根本不存在。
要求痛苦加入我們的節慶季節,最困難的部分,在於我們不相信痛苦存在。若你根本不認為它存在,那要怎麼寄邀請函?
我們對其他人的幸福抱持著一種幻想(在這點上,社群媒體肯定有害無益),因此當任何形式的痛苦浮現時像是失望、孤單、挫折、悲傷,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把痛苦用羞愧感包好、踢出門外,任由它流浪街頭。我們可能會說:「我是怎麼了? 我的狀態應該要很好,沒有理由覺得難過啊!」一旦正常且情有可原的痛苦碰上羞愧感,很快就會轉變為焦慮。為了在這個關頭防止焦慮發生,我們必須願意去感覺那未經處理的痛苦。
【練習】邀請痛苦加入你的團圓飯
下次假期將近時,騰出時間,拿出你的日誌坐定,寫下自己的感覺。邀請你的痛苦加入節慶前的團聚。為失望挪一個位置,仔細關照心碎;你可能真的會想親手寫邀請函給悲傷、失望和心碎,把邀請函放進為它們特別自製的信箱裡吧。
不管在任何時候,只要我們能夠將感覺儀式化,它們就能比較快過境在你邀請這些狀態進入內心時,寫下浮現出的任何回憶、故事、影像或感覺;接著放下筆,讓身體的痛苦填滿你的內心和眼睛,你就能夠用全身投入,痛快地大哭一場。藉由這個方式,你將能夠與節慶所引發的那原始及身為人類的感覺,建立連結。如此一來,焦慮便會退到一邊,你也能夠為了迎接真正的喜悅及感恩,在餐桌上挪出空間。
本文整理、節錄自雪瑞兒・保羅(Sheryl Paul)《焦慮是禮物:24個練習,學習自我治癒技巧,擁抱真實的自己》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 聆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