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教導孩子培養出珍惜、收拾自己玩具、文具的好習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早年的父母很習慣懲罰孩子,罰站、打罵都是家常便飯,但現代社會中,年輕一輩的父母對於生活的品質很要求,一出門就帶孩子品嘗美食、逛街購物,加上不太打罵孩子,而老一輩的祖父母對孫子女們也格外疼惜,造就出這一輩的孩子對物品、對資源都不夠珍惜。
是不是因為,孩子太容易得到了喜歡的物品呢?所以往往忘記怎麼樣去愛惜所擁有的東西了。父母剛剛買文具、玩具回家時,非常高興,愛不釋手,但沒過多久便遺失了。媽媽生氣時,小孩可能承諾一定會善加保管、不會亂丟,但是又過一陣子,物品壞了、文具不見了、玩具亂扔、亂丟,那麼怎麼辦呢?
其實,孩子記憶力沒有大人好,做事也沒有大人嚴謹,出門、辦事都深怕漏這少那的,該如何耳提面命教導孩子愛惜物品的習慣?我們可以試試看下面六件事:
不輕易買給孩子:
長輩的以身作則相對重要,大人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珍惜物力,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耳濡目染,會學著愛惜物品。
如果孩子的物品損壞,希望爸媽再買,這時要讓孩子體會損失的感覺,當然,我們也不鼓勵體罰或是一味責罵,孩子得付出代價才能再買他們遺失或損壞的物品。像是讓孩子自己拿零花錢去買,這是一種方法。但現在生活環境比以前好,爸媽會將孩子的紅包錢存進銀行,所以有存款的孩子很多,他們花上一點補買文具,常常是無感的,所以可以約定一些其他的小處分,例如不能看電視、不能出去玩等,孩子嘗到小苦頭,也許會願意牢記事情,常常檢查或是不讓自己輕易弄丟物品。
再利用的好處:
很多用不到的乾淨廢品可以拿來再利用,製成家用品,像是衛生紙的紙捲、玻璃瓶、瓶蓋等,和孩子一起上網查廢物再利用,製成美勞品的方法,製作勞作的過程中可以趁機做機會教育,問問孩子,家裡還有甚麼東西可以再利用?請他們動腦,提示孩子,請他們想出一些例子來,像是擦過桌子的濕紙巾可以拿來擦地板、用壞的牙刷可以拿來刷洗手台等等。小孩子若習慣舉一反三,會動腦利用這些廢品。此外,問問孩子,甚麼東西是我們自己可以修理不用再買的?還是可以買材料回來自己安裝,變成和新的一樣?「修理」也同樣是個好概念。
學會擔心資源的匱乏:
無論在食衣住行等家庭生活細節中,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如何節度?怎麼樣可以節省?省了這些花費後,會有甚麼後果?生活中真的有不便嗎?像是電燈,不用了隨手就關,人不在的地方一定關燈等。如果能走路到達的地方,盡量省油,不開車,不排放廢氣,也運用到了環保的概念。另外,人們對於食物的浪費,也是需要提醒孩子的事情,不管是葷食還是蔬果,需要了再適度買就好。這是地球的食物資源,也同樣珍惜,讓孩子知道,即使一粒小小的米也是耗費了許多人工和資源。
教孩子量力而為:
其實許多大人也是這樣,舉冰箱為例子,許多家庭冰箱中往往裝滿了吃不完卻過期的食物,但是出了門一趟還是習慣持續的購買、消費。帶孩子出門,孩子一開口要求,就會大方購買孩子喜歡吃的食物,結果一套餐孩子常常吃不完,非常浪費。大人可以學習減少購物慾,採購時,也可以和孩子討論看看,下次何時再採購?各種家用品多久應該補一次?一餐飯的份量我們應該煮多少東西?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吃得完嗎?讓孩子參與製作購買清單,也增加親子生活的趣味性。
教孩子保管的方法:
很多父母相當捨得給孩子購買玩具,尤其年紀小的學齡前兒童,爸媽希望他們動腦,對於購買昂貴的益智遊戲也毫不心疼。但這樣購買的結果是家裡需要很多空間收納玩具,或者是必須經常購買收納物品。多數學齡前的兒童智力會自行均衡發展,即使沒有獲得早期的刺激,一開始就學、接觸其他孩童時,學習力會激增。所以不需要很多玩具,此外,孩童的喜新厭舊程度也是驚人的高,買太多玩具形同浪費。不如讓書來引起孩童的高度興趣。
那麼,教孩子收玩具就很重要,爸媽可以先指定或分類,甚麼玩具放到甚麼收納箱裡面,孩子記熟了,以後一結束遊戲,就要照爸媽的指示,自動收拾。除了學會收拾、保管外,也要給予孩子一點斷捨離的概念。長大了,留下喜歡的玩具就可以了,越堆積越多,家裡會像是個倉庫。已經就學的學生可以學習如何收納文具、書籍和所有自己的所有物,爸媽可以陪同收拾,並隨時考考孩子的記憶力。
責任編輯: Emm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