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的人約有7成曾經有過腳抽筋的困擾。
腳抽筋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特別是年紀大的更容易發生,50歲以上的人約有7成曾經有過這種困擾。所謂抽筋指的是肌肉突然而猛力的收縮,導致肌肉劇烈疼痛的現象,在醫學上稱為「下肢疼痛性痙攣」;那種暗夜裡突如其來的侵襲,會讓人痛得滿身大汗,咬牙切齒、叫苦連天,總要從睡夢中驚醒,不斷揉打、抓捏。若是原本睡眠品質欠佳,再受這種干擾,可就屋漏偏逢連夜雨了!
腳抽筋的原因
抽筋的病理可能是運動神經元細胞發生病理變化,導致不正常放電,運動終板興奮感提高,肌肉細胞內鈣離子分布不平衡,乙醯膽鹼和腎上腺素濃度提高。有人以為腳抽筋多半是電解質不平衡的緣故,但驗血之後卻大多正常;其實,會造成常常抽筋的原因很多,包括:
1、神經肌肉病變,例如坐骨神經痛的病人有20%到30%有夜間抽筋現象。
2、代謝異常,如尿毒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血糖偏低、血鈣偏低。
3、體液流失,如大量流汗、嘔吐、腹瀉、使用利尿劑等,使得水分和電解質不平衡。
4、血液循環不良,如孕婦易發生腿肚血液循環不良、靜脈曲張,容易腳抽筋。當然,像運動過度,導致肌肉缺氧、乳酸廢物堆積,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中醫常見的4類型體質
中醫認為常常腳抽筋,可能是體質的問題。
至於中醫的看法,常常腳抽筋,體質是有問題的。古人認為「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筋失所養,為外邪所客」是腳抽筋的主要癥結所在。各種複雜的病因都可能造成肝腎不足,使得體質因之虛損,而風、寒、濕、熱等外來的邪氣則可能乘虛而入。所以,臨床常見的類型就有以下4種:
1、風寒濕盛
原本代謝欠佳者,受到風寒容易頸部、背部僵硬,頭痛身痛,手腳拘緊攣急;若是再有寒濕壅滯經脈,經氣不通,必會筋急抽痛,四肢痠脹沉重,抬舉困難。一般在陰雨天由於外在寒濕較重,故症狀會明顯惡化,特別是寒冷的夜晚,如古人所謂「寒主收引」熱脹冷縮的道理,腳抽筋的機會大為提高。可用荊防敗毒散加減來溫散風寒、祛濕舒筋。
2、濕熱蘊結
體質容易上火或積存廢物者,常常口乾口苦、胃悶想吐而吃不下、尿黃量少、頭重困倦;由於濕熱阻滯,灼傷筋脈,故易抽筋疼痛,一旦飲酒則助濕化熱,病情加重。可用二妙散加味來清熱利濕、舒筋活絡。
3、肝腎陰虛
多是年老體衰或久病纏身,常有頭暈耳鳴、視力模糊、手腳發麻、抽筋、腰膝痠痛等不適。可用四物湯或六味地黃丸加減來調補肝腎。誠如《諸病源候論》所說:「足厥陰肝之經也,肝通主諸筋,其經絡虛,遇風邪則傷於筋,使四肢拘攣,不得屈伸。」肝血虧虛或腎精不足,的確是腳抽筋的根源,因此在處理風、寒、濕、熱等標症之餘,應不忘適時的滋養肝腎,方為治本之道。
4、經絡瘀阻
即是血液循環不良,由於瘀血阻滯,經脈血氣不通,抽筋疼痛處總是固定不移,其痛如錐如刺。可用身痛逐瘀湯加減來活血化瘀、舒筋通絡。
腳抽筋的治療方法
治療腳抽筋,白芍與木瓜(和一般食用的水果不同)兩味中藥是最常用的。四物湯中即含有白芍,現代藥理發現其對骨骼肌及平滑肌均有解痙鎮痛的作用,是以常用於胃腸痙攣痛或血虛引起的四肢肌肉痙攣抽搐;例如運動過度,導致小腿腓腸肌痙攣,常配合甘草同用,成為著名的芍藥甘草湯。木瓜則用於暑濕引起的筋病,例如夏季飲食不慎,感受暑濕,發生劇烈嘔吐、腹瀉,使得水分電解質失衡,併發小腿痙攣(古人稱為霍亂轉筋),可以木瓜配用霍香、木香、砂仁等來治療。
平時可多喝牛奶或者攝取含鈣食物。(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偶發的腳抽筋或可不以為意,但若是常犯則大有問題,應尋求醫師詳細診治。患者平日不宜過度勞累,要多喝水,多吃牛奶等含鈣食物,常吃馬鈴薯等含鉀食物,菸酒、咖啡則應避免;睡前宜先解小便並作小腿肌肉拉長的柔軟運動,被子不要蓋太重,腳底可放墊子,以避免腳掌向下壓。萬一還是不幸發生抽筋,可熱敷以加強血液循環,並順著抽筋的方向慢慢拉筋放鬆,輕柔的按摩肌肉以求改善。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副教授、臺灣臺中市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本文經作者授權刊載,轉載本文請取得作者同意。
責任編輯: 王欣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