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擅長書法,「工隸楷」。(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唐代書法家、朝廷重臣褚遂良,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唐太宗李世民臨死時,還授予褚遂良託孤重任,既是如此,這對君臣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有趣的小故事呢?一起來了解吧!
褚遂良出身官宦之家,打小就「博涉文史」,擅長書法,「工隸楷」,而正是擁有如此功力深厚的書法,才讓他成為了朝廷不可或缺的重臣。
話說文武兼備的唐太宗,除了喜愛騎馬打仗之外,對書法亦有著相當濃厚的興趣。或許因為君主提倡的關係,唐代出現了眾多的書法名家,例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虞世南與懷素等人均是書法高手。當然,此文介紹的褚遂良同樣也能夠晉身名家之列。
貞觀十二年(638年),唐太宗一直視為師長的大書法家虞世南去世了,唐太宗為此特別難過,認為虞世南死後,他再也找不到能人一起談論書法。大臣魏徵聽聞皇帝發此感慨之後,就對唐太宗說:「褚遂良的字寫得很好,下筆猶勁,而且還有幾分王羲之之感。」唐太宗聞言,喜出望外,隨後下令要褚遂良擔任「侍書」。
由於唐太宗喜歡晉代王羲之的書法,而恰恰褚遂良對王羲之的書法擁有深厚的了解,甚至能夠鑑別真偽,這才讓褚遂良逐漸受到唐太宗重視。
其實,褚遂良不僅因為書法水平一流而受到唐太宗喜愛之外,連其擁有的豐碩學識都讓唐太宗為之驚嘆。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疑惑地詢問褚遂良:「舜造過漆器,大禹雕琢過切肉的砧板,那時候有十餘人針對這些事而勸諫舜、禹,但食用器物是非常小的事情啊,為什麼這些大臣要為此去苦諫帝王呢?」
褚遂良答覆唐太宗說:「奢侈是不能夠鼓勵的,如果將精力放在雕琢上,就會妨害了農業生產;要是流行起了漆器來,日後一定會有人使用金子、玉石來製造器具。當這樣的過分浪費時,國家距離危亡就不遠了。因此,針對事情漸發的開端,諍臣必定會為此去勸諫帝王,等到它發展到了極點,就沒有什麼能夠再勸諫的了。」
唐太宗聽完了褚遂良如此說後,直點頭以示贊同。褚遂良在跟帝王對話時,會這般旁徵博引,談古論今,令人信服,這也是唐太宗讚嘆褚遂良的原因:「要講好道理,也是要靠學識的。遂良博識,令人十分敬重。」
褚遂良不但學識淵博,性格也很耿直,敢堅持原則,甚至連唐太宗開口後,也不給皇帝面子,堅守規矩。由於古代皇帝每日的言行舉止會被記錄下來,作為史料保存,而褚遂良在某一段時間內就是負責進行這種記錄。
有一日,唐太宗對褚遂良說,他想要知道他記錄的那些文字,不知道能否拿給他看?
褚遂良面對的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帝王,但他仍甘願觸怒「龍心」而拒絕了太宗。他表明自己做的事情如同起著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惡必記,這樣才能讓皇帝不犯錯誤,他自己從未聽說過當皇帝的人自己說要看這些記錄的。
寬厚的唐太宗並未因為被拒絕而發怒,但他也未停止追問。太宗再問道:「如果我有不好之處,你一定會記錄下來嗎?」
褚遂良回答得也很乾脆:「臣的職責正是承載在筆上,針對皇上您的一言一行,我是一定會記錄下來的。」
這對君臣還有一個故事,能讓後人看出唐太宗不俗的自省力,以及褚遂良的耿直。
貞觀十八年(644年),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平定遼東,但遭到褚遂良反對。他舉諫說,太宗不應該遠征,以防不測。由於唐太宗不聽,褚遂良也還是認定太宗親征不適合,就再次上疏說,史籍中從未記載過當皇帝的有親自去打遼東的,但倒是有派大臣去攻打的先例。褚遂良進一步勸諫太宗說,「派兩名勇將,發兵四五萬」就可以了。
可惜,唐太宗仍親征,並以失敗告終。在回師途中,省思力強的唐太宗對勞師遠征一事表達後悔之意,回來後則提拔了褚遂良,讓他成為黃門侍郎,參與朝政。太宗後來又任命他為中書令,褚遂良就這樣逐漸成為了唐代重臣。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病重的唐太宗招來了長孫無忌與褚遂良,告訴他們:「漢武帝當年託孤於霍光,劉備則託孤於諸葛亮,未來的事,就都託付給你們了。」太宗又告訴太子李治說,有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在,他對於國家大事也就能放心了。
正因為唐太宗十分看重褚遂良,所以太宗也曾留下遺言說:將來褚遂良就算有罪,也不可以對他處以極刑殺害。
唐太宗的遺言安撫了褚遂良的心,因為這話如同給予褚遂良一道免死金牌,讓他可以繼續盡力忠心直諫,為大唐做出貢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