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融合了先秦諸子的思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主術》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則人知之於物也,淺矣。而欲以照海內,存萬方,不因道之數,而專己之能,則其窮不達矣。
[大意]與萬物的複雜多變相比,人的智慧能力就顯得太淺薄了。想以個人有限的智慧能力去觀察天下的事情,省視萬方的人和物,不因循道的規律,而完全依靠自己的才能,難麼他離陷入困窮境地的距離就不遠了。
商湯和周武王都是聖明的君主,但習慣於陸地生活的他們卻不能像南方越地的人那樣乘小舟而遊泛於江湖。伊尹是賢明的宰相,但生活在中原地方的他卻不能像北方胡人那樣騎著駿馬去馴服野馬。孔子和墨子都是學識廣博、通達的人物,卻不能像住在山裡的人那樣自由自在出入草莽叢林、高山峻嶺。
從這些情況看來,人的智慧能力對事物的認知和駕御,是有限的。與萬物的複雜多變相比,人的智慧能力就顯得太淺薄了。想以個人有限的智慧能力去光照四海、保護四方,而不因循道的規律,只憑一己之能,那麼他離陷入困窮境地的距離就不遠了。所以說,只靠一個人的智慧是不足以治理天下。
夏桀勇武有力,能徒手折斷動物的骨角、拉直彎曲的鐵鉤、絞鐵成索、揉合金塊。桀王手下的推侈和大犧,下水能殺大鱉和鼉龍,上山能擒熊羆。但是當商湯率兵車三百攻打夏桀時,卻把夏桀和他的兩個手下圍困在鳴條,並在焦門活捉了他們。由此看來,憑藉個人的勇力是保不住天下的。
依靠一個人的智慧不足以治國、依靠一個人的勇力不足以逞強,那麼個人的才智也不足以依恃、憑藉,這是很明顯的了。但反過來說,君主是不出朝廷,卻能知道天下大事的,這是因為他是藉助身邊的事物推知其它事物,藉助身邊的人推知其他的人。所以積集體力量、聚集體智慧所作的事情,就能獲得成功和勝利。
淺井裡、小水坳內之所以沒有黿鼉,就在於它們太狹窄。園圃中之所以沒有參天大樹,就在於園圃的面積太有限。一個人舉重鼎,力氣小舉不起,但等到眾人合力將鼎舉起移開,就不一定要等大力士來完成了。所以千人合起來做事就不會使事業中斷,萬人聚集一起做事就不會使事業廢棄。
驊騮、綠耳這樣的駿馬,一天能跑上千里,但如果讓它們去捕捉兔子,則比不上獵犬,這是因為各自技能不同的緣故。貓頭鷹晚上能抓取蚤子和蚊子,真是明察秋毫,但一到白天,即使兩眼圓睜,卻連山丘這樣的龐大物體都看不清,這是因為貓頭鷹的生理特性所決定的。螣蛇能在霧中升騰、應龍可以駕雲上升、猿猴能在林中敏捷跳躍,而魚得到水則游得很快。
所以古時候製造車子,漆工不管畫圖的事、雕匠不管砍削的事。各類工匠只擅長一種技能,就像吏士不兼兩項官職一樣。每個人都各守其職、不相互干預,相安無事、互不侵犯。這樣人得其宜,物得其安,器具不受損傷,事情不會耽擱,職責明確不得懈怠。債少就容易還清,職位職責少容易守職盡職,擔子任務輕容易完成並且大家都樂意承擔。在上的君主持守簡約,在下的官員就更容易做好本職工作,這樣君臣雖然在一起相處很久,但不會相互欺騙。
(待續)
責任編輯: 申思茗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