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煎煮中药时根本没留意时间或顺序,或是以为像熬排骨汤般,愈久愈好。许顺吉指出,一些药方中,的确可能有质地坚硬的药需久煎,如石膏、贝壳类等,均要"先下"(先煮),以久煮溶出成份;还有些药如强心的附子,需要先煎1~2小时,以去除毒性。这些通常在处方单上,会特别注明或由医护人员提醒。
芳香类或是容易水煎破坏的药如含降血压成分钩藤硷的钩藤、软便泻下的大黄就要"后下"(后煮),减少煎煮时间,以免挥发或失效。还有名贵药如人参等,有些要个别单独水煎出药汁,等其他药煎好再兑入或是额外冲服。
其实中药的效果,除了诊断或药材本身品质外,必须要看是否按照要求煎煮而定。像是芳香味重的药方不宜久煎,有些方剂如银翘散,要求闻到香气大出时,就要关火,避免慢熬挥发。
中药中的"解表药"不宜煎煮过久。师大化学系退休教授许顺吉指出,解表药有不少容易挥发的成分,煮太久容易失效。
当人体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微汗、脉浮紧等感冒、感染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解除表证的药称为"解表药",专研中药化学的前师大化学系教授许顺吉表示,这类药常被称为中医的感冒药,常含挥发性成分,具有香气或辛凉的味道,不宜久煮、久煎。常见解表药有麻黄、桂枝、薄荷、生姜、紫苏、柴胡、葛根、荆芥、防风、牛蒡子、菊花、辛夷等。大体上具有发汗解热的作用,部份药物成分可抑制病毒或细菌。
其他像开窍药石菖蒲、麝香,苏合香及促进消化的芳香化湿类中药如苍术、厚朴、草豆蔻、砂仁、藿香、佩兰等也含较多挥发性成分。
还有如当归、陈皮、橘皮、木香、香附、肉桂、丁香、鱼腥草、茵陈蒿、牡丹皮等常见中药也均有一定的挥发油。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煎中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