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辛丑条约>签巨额赔款 民众组织国民捐运动

 2009-09-19 19:27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900年庚子事变,外国列强对中国武装入侵,最终以《辛丑条约》的签订而结束。《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列强军费白银4.5亿两,分39 年还清,年息4厘,以海关、厘金等税做保证。在这种情形下,光绪三十一年(1905),最先在北京地区由《京话日报》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捐运动,为晚清史涂抹上了一层厚重的爱国色彩。

国民捐运动的缘起

国民捐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是《京话日报》的创办人彭翼仲。彭翼仲(1864-1921)名诒孙,字翼仲,别署归寄道人,祖籍江苏长洲县(今苏州市),却在北京长大。他出身于世代清华的诗礼簪缨之家,先世即以科甲盛于吴中。康熙年间的侍讲学士彭定求、乾隆年间的兵部尚书彭启丰,曾以"祖孙会状"在当地传为佳话,苏州城内葑门附近的三元坊,就是他们家的。彭翼仲的祖父彭蕴章,官至咸丰朝的武英殿大学士和军机大臣领班,他的伯父彭祖贤官至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也都是显宦。

彭翼仲曾经下过7次考场,始终没有得到过多大的功名,只当过通判一类的八品官。丁母忧后,弃官不为,客居北京。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期间,他生活无着,曾经被迫流落在社会底层,因而对下层人民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同情他们的疾苦。由于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他受到过洋兵的欺侮,深感国破家亡之痛,在联军撤退以后,即决心以办报来唤起民众。他先后办过3种报,最先办的是《启蒙画报》,始于1902年夏间出版;其次是《京话日报》,始于1904年8月 16日出版;又其次是《中华报》,于1904年农历十一月出版。

《京话日报》是彭翼仲所办3种报纸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以市民读者为主要对象,日出铅印一小张,设有演说、紧要新闻、本京新闻、各省新闻、各国新闻、宫门抄、电报、小说、时事新歌、儿童解字、来函和商情广告等栏目,间刊插图。"演说"相当于今天的社论,主要是发表重要的言论。这家报纸曾经停刊过两次,第一次出版到1906年9月29日被查封;1913年9月在彭翼仲主持下恢复出版,只发行了20 来天就又因得罪了袁世凯,被再度查封。

《京话日报》的第一大特色是散发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并且把爱国反帝形成一种社会运动,指导人们如何去实践。从《京话日报》自身来说,它所有倡导的各次运动中声势最大的、得到了广泛响应的,莫如国民捐运动。

梁漱溟的父亲和彭翼仲交谊甚厚,因此梁漱溟得以亲历国民捐运动的全过程。对于国民捐运动的起源,梁漱溟晚年作过这样的记述:有一位热心的读者王子贞先生(基督教友,开设尚友照相馆),自己出资成立了"尚友讲报处",专替《京话日报》做宣传。他在一次演讲中偶然提到庚子赔款4.5亿银两,莫如由全国4亿同胞一次凑齐还清的话。这话原是报上曾有过的话,他就写成一篇讲词,请彭翼仲阅正修改,随即作为彭、王二人合稿登出来,即是鼓吹国民捐的"演说 "。不想马上有太医院院判张仲元投函说自己首先捐银200两,促请速订章程办法,早见实行。接连投函者纷纷而来,有个人,亦有集体(如消防队全体官兵),不出5天时间,累积认捐数字便达700多两。于是一篇议论就这样行动具体化起来。那篇讲稿大意说:庚子赔款言明4.5亿两,分年偿付,要到光绪六十几年上才得还完,连利息一起便是9亿两。这是中国人的沉重负担。现在东也加捐,西也加捐,各项加捐,要皆为此。为了抽捐,设局所,派员役,薪水工饭开支而外,还不免若干中饱,末后民间所出的恐怕一百亿两不止。民间负担不了,难免抗捐。官说"土匪抗捐",民说"官逼民反"。前途痛苦,不堪设想。何如全国4亿人齐心合力,赶快一次自动地凑出来,救国救民即以自救。--这样就叫它为"国民捐"。

国民捐运动的发展

张仲元投捐以后不几天,又有一位响应者,是一位旗人,名叫崇普,吃5两钱粮的护军。他说自己祖祖辈辈吃国家钱粮,就是把手足捐出去也是应该,并将一两有余的一小块银子交到报社暂存。这位捐款者似乎很怕别人笑话,一再声明:"诸位可别笑话我,我实在是个糊涂人,所以要做这可笑的事。"

看到了人们的热情,彭翼仲和王子贞立刻着手制定章程,从8月9日开始分4天刊登在《京话日报》上。《国民捐简章》共分16条,对定名、劝导、收捐等都作了规定,国民捐的运动就开展起来了。

在劝捐的形式上,《京话日报》专门辟出一些篇幅,标题"国民义务"4字,每天专登各方认捐的衔名、姓名或集体(仍注明各个人名)和捐款数。由于认捐一天比一天踊跃,所占篇幅愈来愈大,势非另想办法不可。到426号报上(距其开始不过50天)即宣布其暂停,将其另印出一附张,随报附送。此后除有关国民捐的特殊提倡消息在新闻栏登出外,报上即不再见认捐人名和数字。

在报上刊出的认捐人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达官显贵,他们的示范作用不容小觑。以庆亲王为首的5位军机大臣就都捐了,其中庆亲王奕劻捐银 5000两,鹿传霖、瞿鸿禨、荣庆、徐世昌、铁良各捐银1万两;管理内务府大臣世续下堂谕于内务府三旗来提倡;吉林达将军自捐1万两,还募集了4万多元;广东岑制台、河南陈抚台皆各捐1万两;直隶(今河北省)同乡京官全体则集合在松筠庵会商认捐及向全省劝捐事宜。

口头宣传是国民捐运动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京话日报》在京城内外开办有许多阅报处,讲报人利用这个平台广为宣传。此外还有很多热心人帮助宣传,比如"武强县知县杨太令登县城内戏台演讲国民捐。并说创议国民捐的意思名为还国债,其实是各人还自己的债,并不是给国家聚敛民财。愿大家生爱国的热心,本官也不能勒派。听的人无不感动,各村正副董事一齐办起来了。"(《武强县登台演讲国民捐》,《京话日报》第569号)

官员的鼓动应该具有比较大的说服力,普通百姓的演说也有不俗的效力,他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向公众演讲国民捐的好处。"固安县财神庙,新近开台唱戏,四乡来听戏的人,真真不少!本地志士王钰见这些人聚在一块儿,很是个好机会。趁着这个当口儿,正可以演说演说,叫他们也明白明白时事,心里盘算得很高兴。等到歇了戏,他就登上戏台,抖起精神来一演说,说的人人要落泪。后来就提到国民捐,大家无不感动,连庙里的和尚带做工的苦人,全要认捐,其余的人也就不待细说。请看演说的力量,效验大不大?可是有一节,演说也得有学问,随便瞎说那还是不中用。"(《登台演说》,《京话日报》第398号)这个王钰志士的演讲才能很是不错的,居然能够让和尚、苦工都来捐款,可见当时社会舆情之一斑。

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正月起,户部银行(户部即当时的财政部,户部银行后改大清银行)设立捐款总经收处,开始正式收捐。户部银行对于收款即行生息,声明如国家将来不提用,便本息一并发还。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二十日(1906年9月29日),《京话日报》因《中华报》刊登《保皇党之结果》的报道受到牵连而被清廷警务部查封,彭翼仲被发配新疆,国民捐运动逐渐消沉下去。《京话日报》被封前1个月,北京户部银行共收捐银36万两,后来有的按规定退还本人。但到辛亥革命时,大清银行里还有国民捐款90多万两。

国民捐运动中的感人事迹

从《京话日报》的新闻中,我们能够知道一些贫苦人愿捐的感人事迹,下面就摘抄两则来自直隶省境内的消息:

1.自费印刷宣传国民捐

有一位李君,自称李凉心(凉、良同音),也是一位忧国忧民的君子。按着字面上说,李君的心可是凉透了,他所办的事却比说空话的人心更热。自从看了八月初四日的演说,把那张报纸拿到刷印局,重新印了一百张,印刷局多送了他二十三张,凡印此等物件,不能多算工价。跑到各铺户去送人,有爱看的,有不明白他的用意,回复说不看洋报的。李凉心苦口傻劝,劝醒了的也有好几位了。可惜手中钱少,不能多印,散一张要得一张的益处,除非先用口说。可见天下的事情绝没有容易办的,不但无自己的便宜,外带着还得赔钱。办一件好事,必得出几个大傻子,机灵鬼儿都检现成的办,并且还是一毛不拔。(《心血不凉》,《京话日报》第415号)

这位李君是保定人,他把印有《普劝四万万同胞努力报效国民捐》的报纸自费印刷出来,并且苦口婆心地劝说人们报效国民捐,确实很感动人。

2.老农自认国民捐

固安县有一个老农姓潘名耀宗,并不认识几个字。听见国民捐的事,特意来京打听。据说在家听说此事,官不压制,差不经手,随心量力,大家还大家的债,心里实在喜欢。近新典了一项地,算计着每年出产总有一百两银子。情愿把这项钱报了国民捐,并愿年年捐一百两,认捐五年。天下的事勉强存的总不自然,像潘耀宗这五百银子,又谁来勉强他呢?出在一个不识字的老农,可敬又可敬呀!(《老农仗义》,《京话日报》第423号)

一个不识字的老农,自愿捐出5年的土地出息,公心自然值得表彰。如果天下人都像他那样仗义,国民捐的事情可能会办得更好。

另外,涿州在监囚犯亦有31人投函认捐,而远远的南洋群岛华侨亦闻风响应,可见国民捐运动的影响之大之远。上海吴芝瑛女士有感于北京国民捐而兴办女子国民捐,并号召全国女性各立分会,称"赔款一日不了,此捐一日不停"。吴芝瑛女士的母亲也来支持女儿,创办山东女子国民捐。这些普通人的热情足以令今人感动,没有强制,没有命令,只有那一份份的满腔热情成就了国民捐的巨大成功。

国民捐运动中的不和谐音符

国民捐运动中也有不同的声音,质疑、反对、挑唆等等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多多。一般情况下,对国民捐持反对态度的多为乡下的恶劣士绅和农民,借着乡下风气闭塞的环境把持舆论,迷惑乡民,给国民捐运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城内有一位热心的志士朱九丹倡议劝办国民捐,并立演说收捐处。自己首先捐银40元,邀请村中几位正绅,分任劝导的义务。事情初有点眉目,就出了一个劣绅,绰号人称土圣人。素常把持公事,鱼肉乡里,最喜与新学反对。他就在各村镇散布谣言,说是你们要上外国捐吗?真是糊涂极啦,本村修庙迎神许多的善事全不肯捐,为什么你们全捐在外国去呀?如果给外国捐一元,本村必须捐十倍才对,这种人成事不足,坏事有余,好厉害呀!好厉害呀!乡下的愚民知道什么,土圣人一句话真比上谕还要紧,顶好的善举,被他几句话破坏了,你说可气不可气,可笑不可笑!这种小人到处都有,我敬劝直隶的同乡,我警告热心志士,千千万万想法子防范这种人,国民捐才能够办起来,国民捐才有个告成的日子。(《请看永清县的土圣人》,《京话日报》第626号)

"土圣人"就是把持乡里的一个典型。可话说回来,他为什么能够得到好多村民的支持?恐怕跟村民的视野狭窄、唯恐上当的心理有关。

文安县胜芳镇(今属霸州市--编者注)是京南有名的地方,富户大商实在不少,可惜没人劝导,多半都是顽固。有两位绅士认了点国民捐,心想着提倡起来,别人必然都肯认。却没有想到乡民不明白国民捐的意思,反笑话他们是冤大头,传遍乡村,当做笑话,说这两个人白扔银钱,可怜不可怜!二位绅士,若有热心的,非赶快提倡演说不可。"(《乡人糊涂》,《京话日报》第634号)

乡民的愚昧才是最大的隐患,他们不能够理解国民捐的益处,只是从自己的狭隘思想出发考虑问题,使得开明绅士也无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此外,有些官员用命令方式劝捐,引来民众的怨怒。例如,河南府永宁县知县不仅不给民众讲道理,专用压制手段,还借端勒派,引起百姓围城事件。再如,北京镶黄旗汉军的国民捐一律从饷银里扣,官员扣了也不交给银行,兵丁很有怨言。所有这些,都对国民捐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

国民捐运动是晚清时期一次规模较大的自发性的国民义务行动,尽管当时还没有"公民意识"这类的词语,但是这场运动还确实称得上是公民意识的集体觉醒。从总体效果上评价,国民捐运动获得了极大成功,尽管其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彭翼仲功不可没。





来源:《文史精华》杂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betway必威体育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