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处处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因而被收藏者视为珍宝。
通身是韵
娟娟片月低照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峰之上,一位风度儒雅的长者,双手抚琴端坐在石头城堡之巅。伴随着他手指在弦上灵巧地舞动,一曲《流水》缓缓流淌出来,流入那石头城堡脚下开阔的阿拉尔草滩,消融于蜿蜒而过的塔什库尔干河……
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20世纪初才称之为“古琴”。古琴亦称颂琴、雅琴、瑶琴、玉琴、七弦琴或别称丝桐、绿绮等。
古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并与瑟、鼓、箫等乐器同时演奏,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
在孔子时代,琴就已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孔子、蔡邕、嵇康、苏轼等都以善弹琴著称。
琴奏出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飘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已远远超越了音乐的领域,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古琴的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之为“琴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
宋人陈旸在《乐书》中说“琴者,乐之统也”,一语便道出了琴在中国古代乐器中的地位。
古琴音乐具有深沉含蓄、潇洒飘逸的风格特点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最擅长以“虚”、“远”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追求内在的神韵和意境,表面上看似极简约、散漫。
古琴,传说最早是依照凤凰的身形制成。与其说古琴身形与凤凰相同,倒不如说与人身相应。琴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浑身上下无不充满着文化内涵,仅从琴形而言,便可说通身是韵。
古琴面圆似天,底方像地,龙池八寸通八风,凤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五分(约120-125厘米)象征一年365天。五弦象征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武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十二微分别象征十二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古琴与一般民族乐器不同,几乎每一张琴都有着诗一般雅致的名字,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玉玲珑”、“飞泉”、“九霄环珮”、“大圣遗音”等几张唐代古琴,无论是其年代、形制、音色均是珍品。
古琴艺术,是弦上的灵魂,是纯正的华夏音乐文化瑰宝。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 关键字搜索:
- 通身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