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蟋蟀为一直是主要的民俗昆虫,意思是说,人与蟋蟀间的互动方式业已成为一种民俗文化。斗蟋蟀最早的文字纪录首推北宋末年顾逢在“负喧杂录”中曾提到:“斗虱战始于天宝间。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啄。”京城里的人,在七、八月间,家家都饲养促织(也就是蟋蟀)。只要走在市井中,都可以见到路上行人提着瓦盆泥罐,内装蟋蟀,当时不分男女老幼都以斗蟋蟀为乐。这本书同时也记载:蟋蟀的体性、名色、养法、治法及产、捕、辨、才、斗等二十几种专门学问。由此可知当时斗蟋蟀已蔚为风尚。
“宋史”也记载宰相贾似道常和他的臣妾蹲跪在地上斗蟋蟀以娱嘉宾。贾似道甚至规定凡是在斗蟋蟀时,任何人都不许打扰,因为这是“军国重事”。他后来还为此编写了一本“促织经”;可是,最后因为太沉迷于此道而误了国事,因此被后人戏称为“蟋蟀皇帝”。
到了明朝,斗蟋蟀的风气更盛,甚至连皇帝也经常和宫女、太监一起伏地,为比斗的蟋蟀呐喊助阵,是历代最盛行的朝代。斗蟋蟀流传到清朝,也有皇室庄亲王为此编了四卷“蟋蟀谱”;然而后来,被一些道学家斥为玩物丧志,因而禁止于清宫内进行此类嬉戏;不过,禁止归禁止,宫内的小太监依然深乐此道。
一直到了后来,斗蟋蟀就从宫廷盛行到民间,而被称为“秋兴”,蟋蟀也一跃成为重要的民俗昆虫。
来源:- 关键字搜索:
- 斗蟋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