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五行,由五方开始:东、南、中、西、北。(维基百科)
五行起于殷商时期,开始指的是五材,五种百姓赖以维生的材料,到春秋战国时代,五行学说已成熟,五材变成五行。邹衍是第一个把阴阳五行结合的人,五行为阴阳具体的表现和运用,并广泛用于医学、政治、经济、社会、伦理、文学和命理学,蔚然成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命科学,认识世界的物理学和思维辩证模式的哲学。
行字指运动、行动、互动和转变。中国最古老史书──《尚书》,所述治国大法第一类就是五行,《尚书》上说:“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完整的定义了五行性质。先秦时期,把五行视为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各自具有不同属性和功能。
《黄帝内经》的五行,由五方“东、南、中、西、北”开始,到天之五气“风、暑、湿、燥、寒”的滋润,地之五味“酸、苦、甘、辛、咸”的滋养,转入人之五脏“肝、心、脾、肺、肾”的脏像系统,形成天、人、地,天干、地支、五行的运动、变化、循环,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物质世界。
五行为木、火、土、金、水所组成:木性可曲可直,枝叶喜条达,有生发蓬勃特性;火性为温为热,性如火焰向上升腾;土性敦厚,承载生化万物,为万物之母;金性清肃、收敛、坚硬;水性润下,为生命本源。五行有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胜、复、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和子盗母气的微妙关系。
五行相生者: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者: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相生相克是平衡的健康生理状态,当五行相克太过,超出一定程度,才会产生病理现象。相侮或相乘是养生、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最高指导原则。
五行相乘者,例如:木克土,肝木条达的作用,可疏导脾土的郁滞;一旦肝气太强,以强欺弱,克过头了,脾土反受重伤。五行相侮者,是一个反克现象,例如:土克水,原本脾土的运化,可防止肾水的失调,一旦水太强了,土抵挡不住,有如洪水氾滥,冲跨河堤溃决而土质流失,变成水侮土。
五行之胜者,例如:水克火,水本来可以消减平衡火势,但是水气太强,火气受损接近奄奄一息,是为“胜”。而火生土,火为母,土为子;用土子来救火母,以土克水之道,损其有余,叫做“复”,使水气恢复正常运作。整个五行生克传变,是天地间,电波、能量、粒子的传动,表现出升、降、收、放、不偏不倚,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以致中和,中庸之道,周而复始。
谁能不在五行之中?也就是问,谁能走出这个物质世界?李洪志先生说:“性命双修的功法,它的能量是在身体所有的细胞中储存。”又说:“它一多了,密度一大,充满人体所有细胞后,它就能够把人的肉体细胞,最无能的细胞抑制住了。一旦抑制住之后,就不会产生新陈代谢了,最后完全代替了人的肉体细胞。”由高能量构成的细胞,不再受这个物质世界所制约,自然就不在五行之中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