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金万兴宫清水祖师大佛像(左);台湾澎湖县文澳祖师庙中的乌面清水祖师像(右)。(图片来源:Sean Chiu/舟集 Boattoad/维基百科)
正月初六(2月15日)正是清水祖师生日,清水祖师又被称为“蓬莱祖师”、“蓬莱老祖”,闽南一带则多称之为“乌面祖师”或“落鼻祖师”,台湾大多称之为“祖师公”或“祖师爷”等等。今天就一起来了解这一位来自福建的神祗,究竟存在着哪些神奇传说吧!
清水祖师之史料
根据“全国宗教资讯网”等资料显示,清水祖师原本是北宋福建泉州安溪的高僧。民间流传关于清水祖师的身分主要有两则传说,一说指他是宋朝的民族英雄,曾经追随文天祥组织义军,举兵对抗元朝。另一说亦指他是宋朝人,生于福建永春,本名叫作陈昭应另有说法指叫:陈应、陈昭、陈荣祖)。
根据《安溪县志》引宋政和三年十二月邑令陈浩然撰写的《清水祖师本传》,清水祖师生于福建永春县小姑乡,俗姓陈,名昭应,普足是其字或法号。从小就学佛的陈昭应曾入山闭关,后来获得大静山明松禅师的指点,对医药、驱邪、求雨之术有所领略。因为他生前大半时间都待在安溪清水岩修道,并成为当地住持,直到圆寂,加上他为当地造桥铺路、进行祈雨以解除旱灾等等,由于热心公益,贡献良多,逝世后被称“清水祖师”。因为他还在麻章地区为人治病,又被称为“麻章上人”。
清水祖师之所以从一位佛门高僧普足变成民间信仰的神祗,关键跟其神通感应相关。
根据《永春县志》的记载,宋神宗元丰元年,安溪发生大旱,高僧普足受到当地友人刘公锐邀请,特地来到安溪祈雨。普足一出马,带来丰沛雨水,旱象尽消。当地百姓喜不自胜,竭尽全力挽留,普足遂决定在清溪(今安溪县)的“清水岩”定居。当时许多安溪人以种茶为业,极度盼望年年风调雨顺好维持茶叶产量与品质,在普足降雨成功后,便将之奉为安溪铁观音茶的保护神。
清水祖师圆寂后, 光是在宋朝就出现了四次官方敕封,封号分别是“昭应大师”、“昭应慈济大师”、“昭应广慈惠大师”、“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后人透过清水祖师的传记来推测,认为清水祖师从人而神的过程,因祈雨灵应之事位居首要职能,而根据历代记载,治病、驱逐蝗虫及防御盗贼等等,同样是清水祖师作为神祗所负责的重要职能,他亦因这一类事迹而获得甚多敕封。
“乌面祖师”之由来
提及清水祖师的诸多称号,“乌面祖师”绝对是不可不提的特色名称。顾名思义,“乌面祖师”就是指黑脸的清水祖师。在民间流传的传说中存在明确说法,主要提及清水祖师在斗法过程里被鬼薰黑了脸。
话说普足在清水岩落脚之初,诸事不顺,特别是一直在跟他争道场的山间鬼魅带来非常严重的干扰。普足一开始先展现神通,但仍无法令众鬼服气。鬼魅群甚至还搬运、点燃木柴要害死身处洞内的普足。可是普足不仅不畏惧,还仿若无事般平静的打着坐,任由烈焰浓烟不停的熏蒸。就这样过了整整七天,普足的头、脸都被熏黑了。众鬼看他动也不动,认为他铁定必死无疑,孰料普足猛然跃起,伸了伸懒腰,便哈哈大笑起来。群鬼被吓得目瞪口呆、慌乱失措。
此事件过后,双方又斗了好几法,但众鬼都对这位高僧无可奈何,最终只好认输,被普足收为了护法神。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庙宇供奉的清水祖师神像大都是黑脸的原因。不过,民间还有另一种流传较不普遍、较少信众采信的说法:清水祖师是因为尝遍了各种药草,过程中屡次中毒,最终导致面貌黝黑。
“落鼻祖师”之由来
清水祖师一开始从福建安溪移民引进台湾时,主要以北部作为发展地区,当时就留下不少灵应事迹,像“落鼻祖师”这一名称,即是因为在台湾发展期间,每逢天灾人祸,清水祖师神像的鼻子就会无缘无故掉落来对大家警示灾祸将至,故得“落鼻祖师”之名。据说就有人因此而提前避开了地震、火灾等祸端。
在同治年间,清水祖师像正在石门地区绕境。忽然间,祖师像的鼻子掉落了,众人见状,纷纷围过来观看,而当时发生一场地震,震垮了众多房舍。幸运的是,不少人为了来看落鼻神像而逃过劫难。
虽说神明慈悲,会保佑人间百姓,但对于心无善念、平日作恶的坏人,想必在关键时刻,清水祖师是怎么样都不会“落鼻”显灵来助恶人跨过灾祸的。因此,人们对神佛需存正念,举止行为都须达到好人标准。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