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刺骨的冬季,許多人出現皮膚乾燥、紅、痒等問題,皮膚科門診中皮膚過度乾燥求診的病例也迅速增加。身體敏感的人在浴後或睡覺時感覺四肢和身上奇痒難耐,若忍不住用手去抓痒處,皮膚就會出現一條條的抓痕,甚至有抓破皮,又延誤就醫,以致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的案例;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造成傷口難愈,而這也是糖尿病患者四肢出現傷口的高危險期。
這些都是因為低溫使得皮膚血管收縮、局部血液循環降低,進而使皮脂、汗水的分泌減少,就容易發生「冬季痒」的症狀,且滋潤皮膚的皮脂腺分泌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惱人的症狀
皮膚乾燥症狀最主要出現在手腳四肢、小腿處乾裂、發痒等,如果受不了直接用手猛抓患部,嚴重者會造成傷口、發炎、流湯等。皮膚搔痒症好發於女性、中老年人,以小腿、前臂、背部、腰腹部發痒最常見。倘若患者飲酒、吃辛辣食物或遇氣溫變化、情緒激動時,可能會引發或加劇搔痒。
妥善應付冬季皮膚搔痒症
1.注重保濕:皮膚乾燥是因為缺乏水分,要讓乾燥的皮膚恢復水嫩滋潤,必須隨時注意肌膚的保濕,尤其沐浴後能夠在肌膚半乾時,立即抹上潤膚產品,是讓皮膚獲得水分的最佳時機。敏感膚質建議選擇無香味或不含羊毛脂的保濕產品,若為正常或乾燥皮膚,則使用乳霜保濕產品優於乳液產品。此外,定時定量喝水,做好體內保濕也是很重要的。
2.洗澡次數不宜過多:冬季活動量低、排汗量少,身體也較夏季乾淨,如果洗澡太勤,反而極易破壞皮膚表層原本就不多的皮脂,讓皮膚更為乾燥。即使要每天沖洗,也不需要每次都使用肥皂或沐浴乳,否則過度清潔會使皮膚的皮脂更加流失,搔痒更嚴重。
3.沐浴水溫不宜過高:冬季洗澡水溫約高於體溫3℃,即控制在40℃左右即可,水溫不宜過高,以免洗掉皮脂膜並帶走大量水分。洗澡時建議使用淋浴,不要泡熱水澡,也不要用浴具搓澡。若一定要泡澡,可以在水中添加沐浴油或數滴嬰兒油,而且洗澡時間不要過長。
4.選用中性或弱酸性沐浴品:洗澡時盡量選用無刺激性、含皂性較低的中性或弱鹼性沐浴品,勿用去油力強、含香精、防腐劑、皂基等化學刺激成分的潔膚品,以免皮脂被破壞,使皮膚出現魚鱗狀的斑塊,引起搔痒。如果晚上用鹼性較大的沐浴液,洗完熱水澡後,搔痒症狀會更明顯。
洗澡後不要完全擦乾水分,趁肌膚微濕尚含水分時,全身應立刻塗抹含甘草油、礦物油或凡士林等的保濕產品,以保持皮膚濕潤,防止皮膚表層乾燥、脫落,並輕拍皮膚以利吸收。
5.穿著寬鬆純棉的貼身衣服:身體和衣服、衣服和衣服之間不斷摩擦產生靜電,會刺激皮膚,所以有皮膚搔痒症狀者,冬季應盡量選用純棉、真絲之類不易產生靜電的衣物作為內衣、內褲、襯衫等,以免刺激皮膚。衣服上也不要殘留洗滌液等化學成分。
6.室內溫度不宜過高:使用空調、電暖器提高室溫時,室內相對濕度會下降,皮膚水分容易流失,不妨在室內放置一盆水或種植花草等方法來保持適宜的濕度,也可以幫助保持皮膚的濕潤。另外,暖氣溫度也不要調太高。
7.注重食物保健:人體缺乏維生素A時,皮膚會變得乾燥、出現鱗屑,宜多吃些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例如:豬肝、蛋、魚肝油等;缺乏亞油酸時,皮膚也會幹燥、鱗屑增厚,因此要吃些芝麻、麻油、黃豆、花生等食物;多吃秋冬潤燥類食物,增加食物中脂肪攝入,配合維生素C的攝取,可從內到外滋養肌膚。
特別注意事項
要注意的是,有些食物會使原本患有某種皮膚病的人病情加重,例如:辣椒、蔥、蒜、酒、濃茶可使患搔痒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的人搔痒症狀加重;化膿性皮膚病人宜少吃甜食、酒類等。
如果皮膚持續乾燥、龜裂、發痒、紅腫,甚至出現發炎、感染等嚴重情況,可使用含薄荷、冰片的止痒藥膏來止痒,不要隨意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藥。若無法有效改善,則不妨求助於皮膚科醫生尋求專業醫療。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遠離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