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0月12日訊】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大陸原油產量開始下滑,對外依存度開始加大。當時世界最主要的產油區是中東,如果要獲得穩定的原油供給,在交易價格之外,美國還必須支付更多的成本。這些成本因素包括穩定中東的局勢、海洋運輸航線的保護等,因此就會造成政府的財政赤字,讓財政難以為繼。今天的人們不會理解這一點,因為美國現在已經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了,看起來不難做到這一點。但當時,尚處於美蘇爭霸的時代,蘇聯的軍事實力不弱於美國,當美國對中東原油產生依賴之後,就成了蘇聯威脅甚至攻擊的目標,相當於自身的經濟根基暴露在遙遠的中東,時刻面臨蘇聯的打擊。美國在當時所面臨的局勢是非常嚴峻的,甚至可以左右美蘇爭霸的最終結局。所以,在當時的情形下,美國不可能將自己的經濟安全建立在中東的原油上,這是最關鍵之處。
此時,美國唯一的選擇是將很多低端產業外遷,降低對海外原油的依存度。
後來,對於產業不斷流出美國有很多種解釋:
第一,亞洲的人工成本低。但美國本土有技術優勢,同時,亞洲很多國家腐敗嚴重,企業需要支付腐敗成本。成本因素導致產業轉移的說服力並不強,也並不全面。
第二,美國要推廣自己的價值觀。其實,任何一種優秀的價值觀,都無需推廣,自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接受;而如果一種價值觀很落後,推廣也沒用,因為價值觀存在於人心之中,強制推廣也起不到什麼效果。所以,這種說法更難以讓人信服,只適合一些人製造陰謀論。
美國推動中低端產業外遷(同時會帶來資本外流),後來有了一個新名詞,那就是經濟全球化,最核心的要素是美國本土石油生產已經難以支撐龐大的一般製造業的需求,必須外遷出去,這是必須遵從的戰略。因此,只保留那些國家經濟生活中最核心的產業,包括醫藥、軍工、航空航天、電子通信,等等,維持自己在全球的競爭力。
這一時期,美國和亞洲等國家的稅率走向是相反的。
亞洲經濟在當時屬於後發地區,為了吸引產業資本入駐,發展本國經濟,一般會開出優惠措施,最典型的做法就是減稅,給國際資本讓渡利益。中國改開伊始時期的「二免三減半」政策(指外商投資企業可享受從獲利年度起2年免征、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待遇),就出自這一背景。韓國從1988年開始降低企業的最高稅率,從34%降低到朴槿惠執政時期的22%,降幅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產業外遷,美國財政收入增長就會受到影響,就會產生財政壓力,所以,這時的美國是沒法減稅的。比如:里根總統1986年減稅之後,企業所得稅率是33%,而現在是35%,還略有增加。
美國和亞洲等國家的稅率走勢相背離。這算不算亞歐國家的稅務戰?咱也不知道。
在美國稅率略有增加、亞洲等其它地區用減稅吸引產業入駐的條件下,美國就實現了中低端產業的轉移。
然而,基於兩點因素的出現,美國現在必須執行相反的經濟戰略:
第一,頁岩油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美國具備了全面發展所有工業行業的能力。
第二,美國產業外遷的開始階段,主要是遷往西方社會和亞洲的日韓與東南亞,所以那時出現了亞洲的四小龍。到了前蘇聯解體之後,外遷產業幾乎遍佈全世界。這就帶來一對矛盾,美國為了維護世界的穩定、保護無處不在的美國企業的利益,需要龐大的軍費支出,同時本土產業外遷造成財政收入增速緩慢,會讓美國的財政赤字加劇,債務問題凸顯。今天,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率已經超過104%,顯然不能再延續以往的政策。
此時,美國必須進行兩個回收:
第一是軍事回收,降低財政壓力。歐巴馬的第二個任期,美國軍費支出一直在縮減,現在很多人說,美朝之間必定開戰,但以今天的戰略局勢,只要朝鮮不切實威脅到美國、日本、韓國的利益,就看不到川普(特朗普)非打不可的理由,因為這與美國進行軍事回收相悖。
第二就是產業回收。其進行產業回收的手段有兩個:
(1)縮小美軍軍事覆蓋範圍,只保護與美國利益攸關的重點地區。此時,世界其它地區的地緣政治矛盾就會加劇,紛爭不斷,很多企業為了在穩定的地區開展經濟活動,就會流入美國。同時,美國企業在境外一些國家受到的保護力度減弱,也需要回流。
(2)美國實行減稅政策。當美國稅率下降之後,企業為了利潤最大化,就會流入美國,這與當初歐亞國家通過減稅吸引資本入駐沒什麼差別。
2017年9月27日下午,總統川普在印第安納州宣布推出稅改計畫(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這算不算稅務戰?或許是吧。
經濟全球化之後,美國不能稱為工業強國,因為其很多工業門類已經空心化;一個工業門類不完整的國家,就不能稱為工業強國。因此,川普在競選的時候,大肆抨擊美國的基礎設施水平就像是「第三世界」,這是工業門類不健全之後的反映之一,也算是很客觀的。川普競選時提出要重建美國基礎設施的口號時,有些媒體驚呼「川普在向中國學習」,也有些人很意外,其實這是美國重建完整的工業體系、重新成為工業強國的必然要求。現在,美國的債務率很高,這是一系列歷史因素不斷積累的結果,當工業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完成重建之後,納稅基數增長,債務問題才會得到根本緩解。
雖然川普天天放tweet,看起來出拳雜亂無章,但內在邏輯卻清晰無比。
美國如果要完成再工業化,預計不會短於8年至10年,現在債務率本身就在很高的位置,同時又需要減稅,這讓財政收入承擔很大的壓力,債務問題加重。這時,美國在對外事務上的財政支出會斤斤計較(其實,這和川普出身於商人一點關係都沒有,或者也可以說現在的美國就需要一個商人總統),對那些於己沒有切身利益關係的國際事務更不會付出很多的精力和物力,這都是必然現象。這一時期,是亞歐一些國家擴大自身國際影響力的良機,尤其需要修煉好內功,展現對自己的公民和對國際社會的信用,營造更好的環境發展自己、壯大自己。如果不能建立自己對內、對外的信用,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就會被不斷收縮的美元剪羊毛,不僅不能壯大自己,反而還會讓自己陷入巨大的危機。一旦美國完成再工業化,債務問題緩解、財政健康的時候,其它國家壯大自己的國際空間就會再次遭到嚴重擠壓,良機可謂稍縱即逝。
另外,如今是全球產能過剩的時期,意味著全球稅源的增長受到了制約。當稅源流入美國之後,其它國家的稅源就會減少,在不能有效縮減財政支出的情況下,就只能加稅,讓自己的經濟環境受到破壞,這並不可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是:營造自己的信用環境(給企業權益建立更有效的保護,提升本幣的信用水平,讓資本流動更自由),跟隨美國減稅,是合適的選擇。
這是世界經濟局勢的轉折期,危與機並存,對任何國家都一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