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的結尾,米勒上尉近乎絕望地用手槍射向不斷駛近的德軍坦克,他所用的就是M1911手槍。(視頻截圖)
第一位:1911手槍(M1911 Pistol)
大家是否記得在「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的結尾,米勒上尉近乎絕望地用手槍射向不斷駛近的德軍坦克?他所用的就是有著百年歷史,歷經從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海灣戰爭的M1911手槍。
1899年~1902年期間,美國軍隊正在菲律賓與當地的土著發生武裝衝突。在戰鬥中美軍士兵發現他們所裝備的0.38英吋(9MM短彈)口徑柯爾特轉輪手槍威力不夠大,再裝彈速度太慢。因此,美國陸軍決定研製一種威力更大的新手槍和新槍彈。基於與菲律賓戰鬥的經驗,美國陸軍軍械理事會認為美國陸軍需要一種0.45英吋(11.43mm)口徑的槍彈才能提供足夠大的停止作用。
1917年出版的軍方正式發表的原型1911型手槍帶有標記的橫截面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在通過所有試驗後,1911年3月29日,由勃朗寧設計、柯爾特公司生產的0.45英吋自動手槍被選為美軍制式武器,並正式命名為「柯爾特M1911 0.45英吋自動手槍」。並於1912年4月開始裝備部隊,成為美軍裝備的第一支半自動手槍,並且在1913年成為了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手槍,在一戰開始前,柯爾特已經進行大量生產以達到美軍的要求,國營的春田兵工廠亦有參與生產。
美軍七十年代特別為將軍配置的1911衍生型M15。(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M1911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利用後座力。子彈內的發射藥的燃燒氣體將彈頭推出槍管,此時鎖在一起的槍管與套筒受後座力開始向後滑。彈頭射出後,槍管與套筒繼續一起向後滑一小段距離。然後槍管尾端以絞鏈為軸向下擺動。此時套筒內的閉鎖凹槽與槍管尾端凸筋分離,不再鎖在一起,套筒繼續後退,抓子爪抓住彈殼退出膛室,退子鉤彈出彈殼,套筒後退到底。此時復進簧把套筒反彈向前。套筒帶動彈匣內下一顆子彈上膛,繼續向前,套筒內的閉鎖凹槽與槍管尾端凸筋對準,槍管尾端以絞鏈為軸向上擺動,槍管與套筒再度鎖在一起。套筒與槍管繼續向前滑一小段距離,槍管回復水平線。
M1911系列具有雙重保險設計,握把式保險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壓才可發射,鬆開保險制時扳機與擊錘間的傳動凸齒因無法連接從而阻止意外擊發。另一個是為位於手槍槍身左面手動保險,在保險狀態下會鎖緊擊錘及阻鐵,套筒亦無法復進,另外亦有些廠商生產的M1911A1採用擊針保險。
M1911標準版發射0.45英吋手槍彈,空槍重量約1.1公斤,長8.25英吋,使用七發單排彈匣(政府型)。M1911槍管長度以政府型,指揮官型和軍官ACP型分別為5英吋,4.25英吋和3.5英吋。除了.45 ACP外,M1911系列亦有多種不同口徑的衍生型、仿製型和改裝型號,較主要的是.38 Super、9 x19毫米、.40 S&W、.400 Corbon。
一戰的經驗令軍方提出要求對M1911進行一些外部改進,改進時間自1920年中開始。包括扳機稍微後移、加大扳機護圈、加闊準星、握把近扳機護弓的位置加上凹槽、加長握把式保險上方的突出部以避免射手虎口被擊錘錘傷、加厚握把尾部(後來版本又再被簡化了)、加長擊錘以利於操作及簡化了握把上的紋路等。由於沒有進行內部修改,因此內部零件仍可與M1911互換。1940年美國軍方對M1911正式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Caliber.45,M1911」,而對1924年推出的改進型M1911A1則命名為「Automatic Pistol,Caliber.45,M1911A1」。
M1911(上)和M1911A1手槍的對比(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美軍在二戰時對M1911A1的需求量很大,當時的美國政府共購買了約一百九十萬把以裝備所有美軍部隊,並增加了承包商來提高生產力,包括雷明登蘭德(約900,000把)、柯爾特(約400,000把)、伊薩卡(Ithaca Gun Company,約400,000把)、聯合號志公司(Union Switch&Signal,約50,000把)、勝家(Singer Corporation,約500把),春田兵工廠及岩島兵工廠亦有進行大規模生產。1945年二戰結束後,M1911A1成為美國軍人最喜愛的手槍。
柯爾特1911手槍(Michael E.Cumpston/wiki/CC BY-SA 3.0)
M1911的傳奇故事不單單是電影中虛構的打坦克。1942年10月,一個沒有月色的晚上,在瓜達卡納爾的叢林裡,美國海軍陸戰隊槍炮軍士約翰・巴錫龍(John Basilone)獨自一人在他的陣地上拖延企圖通過泰納魯河的一個中隊日軍,阻止了一個自殺式衝鋒。他用一把柯爾特M1911手槍和兩挺機槍輪番射擊,直到破曉增援來到時,有將近一百名日軍屍體趴在他的陣地周圍。
M1911在二戰的天空中經歷了更神奇的故事,這件事發生在美軍負責協助防禦從印度到中國的補給線的駐印度第10航空隊。1943年3月31日,第10航空隊第7轟炸大隊第9中隊被派遣去破壞緬甸中部城市彬文那附近的一座鐵路橋,其中一架B-24由勞伊德・簡森中尉駕駛,副駕駛是歐文・伯格特少尉。機隊在抵達目標前遭到日軍戰鬥機攔截,機身後部燃起大火,機身被打穿許多洞。機上人員不得不跳傘逃生,但日軍飛行員立刻開始掃射這些跳傘逃生的人,並打傷了伯格特的手臂。那架打傷伯格特的「零」式戰鬥機飛近伯格特,也許是想看看他打死的人是什麼樣子吧。伯格特裝死,於是「零」式飛機就從伯格特的腳下飛過並繼續向降落傘掃射,此時伯格特掏出他的M1911手槍對著剛從他腳下經過並打開了駕駛艙的「零」式戰鬥機打了4槍。這架「零」式戰鬥機馬上停止射擊並開始旋轉墜落。後來伯格特被緬甸人抓住並被轉送給日本人。在戰俘營中,他慢慢回憶起當時半空中的情境。他起先不相信能夠在搖搖晃晃的空中擊落敵機,但許多記憶碎片逐漸堆砌起來,使他越來越相信自己的確打下了那架「零」式戰鬥機。這個傳奇故事被刊登在1996年6月的美國《空軍雜誌》上。
除美國軍隊外,M1911的高制止火力、良好人體工學設計亦令其成為美國國內很多執法部門、人質拯救隊和多個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的常用武器之一。M1911的可靠性,精準清脆的扳機和人們對.45口徑的鍾愛使得M1911系列在民用市場同樣深受喜愛。無論是打靶訓練、比賽、個人自衛還是IPSC都能經常見到M1911系列(包括改進型或仿製版本)的蹤影。民間擁有者喜歡用訂製零件對手槍進行改裝,在美國也有多家廠商生產不同版本的M1911,如戰術型、比賽型和緊湊型等,價格在$250美元至$3,000美元不等。
鍍鎳的Colt系列80金盃全國比賽版M1911。(RegBarc/wiki/CC BY-SA 2.5)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