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用藥只是治病的一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醫道如兵道,用藥如用兵,臨證即臨陣,戰場上克敵制勝須講攻防技術,十八般兵器有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而醫道視醫家為將軍,欲救死扶傷需講醫技。
程鐘齡,清代名醫,著有《醫學心悟》、《醫中百誤歌》,廣為流傳。他在《醫學心悟》提出醫家治病的八法,八種治療法則,即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的實際運用,早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就已完備。
醫家治病八法
一、汗法:又稱解表法,通過發汗,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此為汗法的理論依據。再看病的寒熱、邪氣盛衰、體質強弱,還有辛溫解表與辛涼解表之別。
二、吐法:運用具有催吐作用的藥物或方法,引起嘔吐,排除停留在胃及胸膈之上病邪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其高者,因而越之。」引邪上越,宣雍塞,導正氣。
三、下法:通過通便、下積、瀉實、逐水,以祛除實邪的方法。因「旱路不通走水路」,引邪自二便出,《黃帝內經》中提到:「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視病情的寒熱虛實,又有寒下、熱下、緩下、峻下之別。
四、和法:和解少陽,扶正祛邪,協調內臟功能的治法。此時邪氣在半表半裡,欲祛除病邪,如兩國交兵,勢均力敵,曠日持久,唯有罷兵言和為上上之策,若仍汗、吐、下,就會雪上加霜,和解之,使複雜的表裡寒熱虛實、臟腑的陰陽氣血歸於平衡。
五、溫法:祛除寒邪和補益陽氣的治法,有溫中祛寒、回陽救逆與溫經散寒等多種溫法。
六、清法:通過寒涼泄熱的藥物和措施,消除熱證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治熱以寒」、「溫者清之」、「熱者寒之」。裡熱有熱在氣分、熱在營分、熱在血分、熱在臟腑、熱甚成毒的分別,因此清熱法就有清營涼血、清氣分熱、清血分熱、清臟腑熱、清熱解毒等多種清法。
七、消法:通過消導和散結,使積聚之實邪漸消緩散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堅者消之」、「結者散之」。病因不同,消法也不同,有消導食積、消痞化症、消痰祛水、消疳殺蟲、消瘡散痛等等。
八、補法:補益人體臟腑氣血陰陽不足的治法。《黃帝內經》中提到--「虛者補之」、「損者益之」,通過藥物的補益,使人體臟腑、氣血陰陽的失調重歸平衡。
以上八法是中醫用藥作戰布陣的戰術,而用藥只是治病的一招,還有針灸、推拿按摩、刮痧,以及火罐、祝由、諸多外治法等等。如:推拿按摩就有一指禪、柔、摩、擦、推、抹、搓、抖、按、拿、捏、搖、扳等常用方法;保健推拿還有摩面、益腦、聰耳、明目、通鼻、鬆勁、寬胸、摩腹、強腰、巧手、靈臂、健腿、擦足、美容等等,可說是五花八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