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能讓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讀到「間歇性斷食」這幾個字,你的腦中馬上浮現某人喝著開水,看起來又餓又慘的畫面,這個我懂。人們認為間歇性斷食是一種極端、過分嚴格的飲食法,批評它助長了不良飲食文化,害人們對體重斤斤計較,一心只想追求完美身形。
不吃東西這個概念可能誘發原本就有的負面想法和習慣,在某些情況中,嚴格管控飲食或斷食,美其名是為了健康,其實只是自我虐待,難怪人們容易認為斷食只是另一種形式的限制性飲食。
不過,真正的間歇性斷食跟虐待、限制熱量或限制任何東西其實沒有關係。這些都跟《直覺斷食法》所提出的觀念相去甚遠。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把「長期限制熱量」跟「間歇性斷食」畫上等號。讓我把話講清楚:長期限制熱量跟斷食完全是兩回事。
以下就是兩者不同之處:
●長期限制熱量:長時間將每日平均攝取熱量減少到正常值以下。
●間歇性斷食:在每天、每週或每月特定時期限制進食次數,或者完全不吃東西。
看出差異了嗎?間歇性斷食的重點在於「什麼時候」進食,而不是吃多少。間歇性斷食法,跟計算熱量、長期限制進食,或者減少整體進食分量其實沒有關係。
那麼,人們怎麼會將斷食和長期限制熱量混為一談?可能是因為間歇性斷食的其中一個實際副作用就是健康減重。斷食和限制熱量都會達到減重效果,但這並不代表兩者是同一件事。其實有點諷刺的是,研究發現斷食的減重效果可能比長年降低熱量還要有效。舉例來說,權威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一篇研究,指出在二十八位肥胖成人中,斷食的減重和減脂效果大於限制熱量。
驚訝嗎?驚訝的不只你。許多人仍一味認為減重就是要計算「攝取和消耗多少熱量」,其實減重比單純計算熱量來得複雜多了。你的身體不是熱量計算機,而是化學實驗室,間歇性斷食會重新設定這個美妙的生化實驗室,也就是你的新陳代謝。
間歇性斷食能讓身體的生理機能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幫助身體燃燒更多脂肪、降低飢餓感,同時重新獲得能量,這些會在後面深入說明。現在我們只要知道,間歇性斷食比限制熱量還要容易持之以恆(限制熱量會讓你一直處於焦躁、餓怒、無法滿足的狀態)。大部分的飲食法之所以失敗,原因就是長期限制熱量會讓新陳代謝變慢,讓身體進入挨餓模式,使得身體試圖留住脂肪。一項研究比較間歇性斷食和持續限制熱量的效果,發現間歇性斷食是減重的絕佳替代方法,對難以長期限制熱量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多量少餐讓身體更能消化和利用吃下肚的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等等,不是應該少量多餐,讓新陳代謝持續運作嗎?難道這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維持體重的方法嗎?
這個觀念乍聽之下合理,其實只要測試一下,這個理論就被推翻了。一項研究隨機篩選2組糖尿病患,一組一天吃五到六小餐,另一組一天吃兩大餐,藉此比較兩者效果。兩組攝取的熱量一樣,然而結果顯示吃兩大餐的那組減重較多,肝脂肪較少,對口服葡萄糖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等等。換句話說,一天兩大餐對新陳代謝、減重和血糖平衡來說比較好。多量少餐讓身體更能消化和利用吃下肚的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
另有研究探討相關文獻,發現吃點心的用意原是讓人暫時飽足,避免過度飲食,不過吃點心不會讓你正餐吃得比較少,言下之意就是整體來看,你吃下更多食物和熱量。另一項針對近期做過肥胖手術的病患做的研究發現,頻繁用餐跟減重效果變差有關。
本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直覺斷食法:找回身體判斷力,啟動正確飲食時鐘的4週間歇斷食計畫》,作者:威爾.柯爾(醫師)。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