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康後警惕導致「猝死」的隱形殺手——心肌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新冠疫情像流行性感冒,染疫後「陽康」就能恢復健康?恐怕不是這樣,越來越多染疫陽康後出現失眠、胸悶、氣喘、心悸、眩暈等諸多後遺症,也有導致耳鳴、聽力下降等突發性耳聾者,在運動、洗澡、工作或是其他環境中猝死的案例頻傳。
一段網傳視頻中,北京一名男子染疫一個月後,自覺身體已經徹底恢復,不料球場上一場球還沒踢完就突然倒地不起,據說是心源性心肌猝死。
大陸COVID-19疫情並不像官方聲稱的已近尾聲,二次感染或陽康後突然死亡的病例趨於年輕化,許多青壯人口陽過後感覺恢復正常,就開始上班和進行一切日常活動或運動,卻忽然離世,也有推測認為或許是原先新冠感染沒有治癒,二次感染復陽後造成猝死,連搶救都來不及。
陽康後警惕心肌炎
染上新冠肺炎後,大約每5人中有一人會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可能包含:心悸、胸悶、呼吸喘促、疲勞、認知障礙、味嗅覺改變等。不少患者染病後4週仍有心悸或心跳加速的症狀,甚至長達半年以上。
心肌炎大多發生在新冠病毒感染後1至2週,心肌炎發生的滯後性、發病群體多為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由於初期症狀常不典型,所以症狀初起時容易被忽視。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病毒侵犯其他臟器所導致的嚴重低氧等全身情況,也可能影響心血管系統。一旦出現發展迅速的暴發性心肌炎,死亡率更高達80%。
一般心肌炎發病以前會出現病毒感染前驅症狀,主要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發熱等呼吸道感染症狀,或是腹瀉等狀況。
染疫後數天或1至3週,若是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心跳過快、心律失常、極度乏力等症狀,一定要重視。如果休息後沒有得到明顯的緩解,或是症狀加重,要提高警覺,及時就診。有些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可能有皮膚、發紺濕冷、難以平臥、意識障礙,甚至猝死。
降低心肌炎和其他心臟併發症風險
新冠患者引發心肌炎導致死亡的風險的確存在,但大多數心肌炎患者症狀輕微,甚至沒有出現症狀,經過治療,休息後能自行緩解。因此,保證康復期間的休息和營養,認識心肌炎的常見表現,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療,可以幫助我們盡量規避其風險。
陽康後,飲食方面要均衡攝取各類營養,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醫生建議:陽康後一定要充分休息,避免勞累,少做體力活,正常作息,不要熬夜,可適當活動,但大約3個星期都不要從事劇烈運動。飲食方面要均衡攝取各類營養,低鹽、低脂,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少喝刺激性飲料,因為酒、茶、咖啡對心臟都有負擔,最好少喝或不喝。還要積極預防呼吸道和腸道感染,最大程度維護身體的免疫力。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