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钱选 王羲之观鹅图 (图片来源: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李世民极为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当他看到当年智果和尚所拓的《兰亭集序》拓本时,极为激动,于是命人向智果和尚求得。当李世民登基为唐太宗后,命人临摹出了十本。据说,在唐太宗驾崩之后,真迹也就随其被葬在昭陵之中。
王羲之隶、草、楷、行各体皆精,精研体势,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特点有三:一是笔法精妙,有如行云流水,唐太宗赞之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二是结体遒美,骨格清秀。三是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认为,“王羲之爱鹅”是与书法相关,鹅的体态及行姿,对王羲之在执笔、运笔方面有很大的启发。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夹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包世臣认为王羲之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观察鹅的泳姿受到了启发。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记载,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
王羲之养鹅还闹出人命呢。有一老人和王羲之非常要好,常常到王羲之家作客,可是有一次当老人离去后,王羲之发现他最爱的一颗珍珠竟然不见了,由于当时并没有其他人在场,自然便怀疑是老人所偷走了。过了几天,老人又来拜访,发现王羲之对自己的态度变得非常冷淡,于是私下向仆人打听原因,得知此事,老人为了表示自己清白,竟然采取最差劲的手段,上吊自杀了。然而真相终于大白,仆人在白鹅的大便中发现了珍珠。原来,当天老人来时白鹅也跟着进来,王羲之当时正在练字见朋友来到便起身去帮老人倒水,独留老人和白鹅在书房,而白鹅也趁此机会把珍珠吞到肚子里了,只是当时谁都没看见,因而造成此冤案。王羲之为此深感内疚,懊悔莫及,于是给老人立碑,并把自己的屋子改名为“戒珠寺”,自此以后再也不再玩珍珠了。
近代海派画家任伯年创作过多幅表现人禽和谐相处、情谊绵绵的《羲之爱鹅图》,此图绘王羲之与童子在桥上观鹅之景,是其中的代表作。任伯年此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画作的主角之一鹅半遮半掩浮于水面,鹅并没有被重点表现,而是通过王羲之专注的目光才使它引人注目,从而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羲之爱鹅”的创作主题,全图构思巧妙。任伯年以他在清末传统中国人物画创作上的独特成就,成为近代中国传统人物画别开生面的主要代表。
来源: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