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已經好長一段時間都睡不著,白天全身酸痛,做事都提不起勁,想要補眠也都無法如願,朋友又勸我千萬不能吃安眠藥,吃了,身體就完了,會變老人痴呆,會洗腎...。可是睡不著實在讓我很痛苦,真不知道該怎麼辦?」在門診的場合裡,類似的抱怨幾乎每天都不斷上演。簡單幾句話,道盡當事者的辛酸、煎熬與無助。
眾多研究報告顯示,慢性失眠的患者幾乎一半左右與精神疾患有關,其中又以焦慮及憂鬱佔絕大部分。問題是,套句患者常問的一句話:「我有憂鬱症嗎?」精神科醫師在面臨這般的提問時,常會不自覺洋洋灑灑地從生理機轉談到人際關係,但是重點不外乎只有2個:
●有關憂鬱的症狀,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體重下降或上升、嗜睡或失眠、動作遲緩、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經常出現負面想法,且持續存在(至少2個星期)。
●這樣的症狀已經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障礙。
對於憂鬱與睡眠障礙的因果關係,有時不免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辯解。不過,有幾個研究結果可供參考:
一般說來,90%的憂鬱症患者會出現睡眠障礙。而在憂鬱症治療過程中,假若睡眠持續不好,那麼憂鬱症也相對地不容易痊癒;憂鬱症會再次發作的前驅症狀通常也是睡眠障礙。因此,對於睡眠這個佔去人一生約3分之1時間的活動,還真不能等閑視之。
睡眠障礙的成因五花八門,因此在與醫師就安眠藥疑慮展開攻防戰之前, 應該與 醫師共同探究睡眠障礙的原因。除了症狀的呈現之外,目前已有睡眠檢查儀器來提供醫師做進一步的鑒別診斷,也唯有對睡眠障礙的原因通盤瞭解,才能進一步找出最佳的治療方式。
假若安眠藥是考量之一,只要掌握住用藥以及減藥原則,並配合睡眠衛生習慣的養成,其實安眠藥反而有可能是擺脫睡眠障礙的一項利器。
隨著時代的進步,憂鬱症與睡眠障礙不應該還是隱晦不明、羞於提及的身體不適。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西元2020年以前,憂鬱將是心血管疾病之外,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的第二大原因,所以必須要正視!
- 關鍵字搜索:
- 關於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