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2月15日訊】中國看上去越來越像是市場經濟,但離真正的市場經濟仍很遙遠。銀行間拆借利率一直在穩步攀升,並沒有顯示出下降的跡象;存款壓力也在增加——儲蓄是銀行的另一個命脈源泉。然而信貸流動的速度仍是GDP增速的兩倍。因適應市場力量而引發的痛苦依舊被很好地掩蓋著。
社會融資總量表明,放貸和借貸活動仍在迅速擴張。11月貸款、債券和股權總量同比增加了近19%,幾乎是名義GDP的兩倍。這種信貸流動已遠遠足夠確保經濟增長能達到官方制定的7.5%的增長目標。
令人意外的是,信貸價格也在攀升,或者應該會攀升。12月12日,3個月期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達到了6.3%,比5月份高約1.6%。債券發行成本也在增加:12月12日,3A評級的十年期公司債券收益率是6.3%,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一個解釋是,央行的努力取得了成效。6月份的流動性飆升導致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達到了雙位數,自那之後,中國人民銀行把貸款機構維持在了略微緊張的狀態,目的是不讓它們利用短期銀行借貸為長期公司債融資。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借貸利率對經濟的傳導機制依舊緩慢且迂迴。即使從銀行貸不到款,公司仍可以從相互之間借貸。截止11月份的一年間,全部融資中有14%來自所謂的"信託貸款",而兩年前,該比例只有9%。
開放存款利率才是中國金融體系面臨的真正考驗。目前的儲蓄利率存在上限,而實際利率水平是零,這樣可以確保銀行仍能享受到反常的、廉價的融資供給。除非這個利率由市場力量決定,否則中國經濟既不可能成為市場經濟也不可能成為計畫經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