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的養生文化(上)(圖)

--介紹日本養生學家貝原益軒的養生思想

 2019-01-30 16: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貝原益軒之畫像
日本養生學家貝原益軒之畫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眾所周知,日本傳統文化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極大,不過它一旦形成,又並非簡單地照搬移植,而是在兼收並蓄的同時,呈現出其帶有日本的風土人情色彩。

養生學方面日本受中國的影響也不小,但又有其自己之特點。日本江戶時代的儒學家貝原益軒對養生學頗有研究,寫出了「養生訓」這本書,雖然大體上吸取了中國傳統養生學的基本內容,但其養生學體系也體現出他在汲取中華養生學養料的同時,也加入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有色彩。

養生學原則

貝原益軒認為,人之身受之於父母,成之於天地,籍天地父母之恩惠而出生。但出生之後即為己有,因此又是自我之物。不過雖然是我之物,但又不僅僅是自我之物。既然是天地所賜,又是父母所生,故不可不慎而養之,不可隨意傷之毀之。故必須將其頤養至天年。

養生學定位

由上述原則出發,在貝原益軒的養生學的定位中,養生乃是人生頭等大事。因此,學習養生之方法,持續保持自我之健康便是人生之要務。因為人身乃極其貴重之寶物,世間任何東西都不足以交換。因此,貝原益軒指出,若不學養生法,任由自己慣縱自我之慾望而至毀身喪命,此乃世間最愚蠢之事。

貝原益軒認為,我們由此便可進而知道身命與私慾何者為重,在生活中不可不對私慾之危害有清醒之認識,這樣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必須對所有相關之事慎而又慎。若能對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抱著如履薄冰、如臨深淵之態度對待之,則必能免災避禍,以致長生。因此貝原益軒認為這本身就是人生之樂趣所在。

養心篇

1.養生學中的一字訣

貝原益軒綜觀其養生之理論和實踐提出,為了長生而養生,有一個重要的一字訣竅。若行之,則命可長,病可無,父母可孝之,國君可忠之,家可保之,身可守之。總而言之,若有了它,便可心想事成。

此字便是「畏」。「畏」乃是守身之源。有了「畏」,就會對生活中的一切小心翼翼而不會意氣用事;有了「畏」,就不容易犯錯,從而始終敬畏天道而遵循天道;有了「畏」,就會戒懼私慾,慎而又慎,忍受一切。

總而言之,貝原益軒認為,「畏」是走向「慎」的出發點,有了「畏」心然後便可生出「慎」心,無「畏」便無「慎」。

2.與養生有關的「三樂」

貝原益軒在其養生學體系中提出人生有三樂。此三樂為:

① 行在道中而無出軌之虞,進而享受善之樂。

② 無病而享受怡然之樂。

③ 長生而能享受體驗事物的久之樂。

他認為此三樂只能通過養生而得到。無論多麼富貴,無此三樂便得不到真正之樂。因此富貴不在此三樂之中。

貝原益軒感嘆道,若不知養生之道便享受不了善之樂,則必然多病早亡,從而無法得到此三樂。因此既然為人,則必須下功夫得到此三樂。無此三樂,即使達到富貴之極,亦無任何意義。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