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進食時間對身體健康是很重要。(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活著不是僅僅為了吃,吃是為了健康地活著。吃好一日三餐,是保持身體正常新陳代謝的前提,是身體健康的保證,也是防癌抗癌飲食的基本要求。
日常生活中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時間及食量,進餐定時、定量。中醫養生主張「早要好,中要飽,晚要少」,也就是說,一日三餐量與質的總體分配上是:「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與民間「皇帝的早餐,大臣的午餐,乞丐的晚餐」的說法如出一轍,這是最理想的一日三餐吃飯原則,是人類經過數千年來總結出的一條非常通俗而且實用的養生之道。
一日三餐非常重要,但不正確的飲食也會影響人體的健康,還有可能造成脂肪肝。把握正確的進食時間很重要!
近日,美國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 III)數據分析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即特定的飲食行為可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風險。
什麼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它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臟損傷,其病理學改變與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無過量飲酒史,疾病譜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相關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21世紀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問題之一,亦是我國愈演愈烈的慢性肝病問題。
有研究表明,肝臟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遵循24小時生物鐘或晝夜節律。進食時間被認為是肝臟維持一天24小時週期的外在提示。
為探明特定飲食時間模式是否會影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生風險,研究者將一天劃分為4個時間段,大致與進食時間一致:
上午(04:00am~10:00am)
中午(10:00am~04:00pm)
晚上(04:00pm~10:00pm)
深夜(10:00pm~04:00am)
並評估每個時間段的飲食情況及相對卡路里攝入量,與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及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關係。
該研究已排除患有乙型或丙型肝炎、大量飲酒或服用潛在肝毒性藥物的患者,並對年齡、性別、種族、吸菸和飲酒、總卡路里攝入量等變化進行調整。
研究結果顯示
增加每天的卡路里量在上午時段的攝入比例,可使脂肪肝的發生率下降。
將一天的總卡路里量分成更多次進行攝入的飲食方式(少食多餐),與較低的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發生率相關。每額外增加一餐,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發生率降低10%。
進一步分析發現,若增加每天的卡路里量在上午時段的攝入比例(早餐吃得像皇帝),可使脂肪肝的發生率下降14%~21%。
此外,不吃早餐或午餐與深夜或凌晨進食的飲食方式均對身體具有潛在的危害。不吃早餐和午餐(既未在04:00am~10:00am和10:00am~04:00pm時段進食)的調查參與者,脂肪肝發生風險分別高出20%和73%。
與晚上10點進食的參與者相比,深夜或凌晨進食的參與者肝纖維化的發生率高出65%。由此可見,合理的掌握進食時間對身體健康也是很重要。
責任編輯: 蓮心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